主题: 合阳县三个深度贫困村扶贫见闻

  • 清逸微安
楼主回复
  • 阅读:3610
  • 回复:0
  • 发表于:2018/7/12 15:32:45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作为国定贫困县,合阳的脱贫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特别是全渭南市共有的6个深度贫困村,其中三个都在合阳境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由于合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县上下的同心戮力,三个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深度贫困村不仅没有拖后腿,而且改变最为明显。日前,记者先后深入几个村子采访发现,针对当地客观的区位环境劣势,合阳县把最强的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更多地向深度贫困村大力倾斜,部门联动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精心培育特色产业,昔日“自暴自弃”的落后村正日益成为群众宜居宜业、幸福满满的美家园。







在花园里安居
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地板,归置整齐的家具家电和生活用品……这样舒适又温馨的房子,是合阳县兴隆社区贫困户杨成禄的新家。站在客厅里,很难想到,就在一年多前,他还住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老旧危房中。
多年前,杨成禄常年外出务工,身体多处多次受伤,没有办法继续出门挣钱,看病又得花钱,致使原本紧张的日子更加贫困。“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这辈子可能也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杨成禄满怀感激地说。
兴隆社区位于合阳县城东北部23公里处。社区由管道河、同家庄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其中,官道河村是从沟底整体搬迁上来,由此,人多地少,加之生产生活设施滞后,群众外流严重。为了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合阳县紧盯年度脱贫退出目标,扎实开展基础设施行动,十个项目快速推进,交通局投资82万元,建设老街至段庄生产路1.5km、后洼生产路3.6km,官道河进村路1.3km,官道河至同家庄道路拓宽1.5km;扶贫办硬化美化同家庄村主巷道8条3km,修建主巷道排水沟1500米,铺设官道河村进村路农户门口渗水砖设置绿化带、布置花池、巷道铺设花砖600米,改造涝池,清淤660方,投资120万新建文化广场2个,并安装体育器材;林业局修建绘制文化墙8处800米,安装巷道垃圾箱100个。水务局投资65万元铺设灌溉管道4000米,建蓄水池一座,铺设产业园管道4500米。财政局安装巷道太阳能路灯150盏。卫计局投资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00平方米并投入使用,设置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公共卫生室,配齐诊疗器械及办公设备;商务局设立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开展电商培训3期120余人;扶贫办成立了兴隆社区互助资金协会,注入资金100万元,会员185人,其中贫困户161户,目前已发放45户45.8万元,其中贫困户20户20.5万元。
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如今,走进兴隆社区的角角落落,文化墙砌满了村头村口,水泥路铺设到了家门口,鸟语花香处处见,安居乐业奔小康。







在家门口乐业
与兴隆社区几公里之遥的徐水河沟畔,合阳县又一个深度贫困村——河塬社区即坐落于此,该社区四面环沟,共有10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分别是白家疙瘩、东坡、高家岭、石家河、西坡、柏苗坡、杜家塬东村、杜家塬北村、杜家塬南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是该社区的主要致贫原因。
为了确保该社区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合阳县从该社区最棘手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入手,联系渭南城投公司支持修建杜家塬至甘井镇孟村3.9公里通村路,路基已从甘井孟村修至沟底;由扶贫办为9个自然村通村路加宽10公里,新修道路4公里;交通局铺设完成乌泥河进村水泥路1.3公里,修复危桥2座;水利局利用杜家塬淤地坝水源建设抽水站1座,建设300立方蓄水池1座,可解决农田灌溉1000亩,修复“五八水库”水毁渠道4.5公里,恢复灌溉面积800亩,在乌泥河村新打机井1眼并完成设施配套,解决了一、五、六组360余人饮问题,更新杜家塬3个自然村2.3公里人饮管道。另外,国土局承担的一期移民搬迁小区投入使用,配套锅炉安装到位;二期小区已交钥匙141套,附属设施正在施工,让“忧居”变“安居”,群众幸福感倍增。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苏陕协作的重要机遇,由县农科局支持新发展黄花菜400亩,建成黄花菜产业园,投资215万元建黄花菜加工厂,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设计规划和场地平整工作;县人社局组织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社区里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
日前,记者采访时看到,十余名社区群众正在长势喜人的黄花菜产业园里忙碌地劳作,但有说有笑,干得非常开心。66岁的贫困户张能婵开心地对记者讲:“这么大年龄了,也不用出远门,有空了过来干一下,轻轻松松一天就是80块钱的收入,这样的好事真不好找。”70岁的贫困户谢秀娥在一旁补充到:“就是就是,活一点都不累,我们这个年龄了,一点都觉不出。”
据了解,通过引进产业园,贫困户可从中获取三方面的收入,其中,土地流转费每亩500元,平时务工费一年下来也有6000到8000元,另外,保底分红1000多元。







在满意中欢笑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十八个单位合力攻坚,总投资1200万元,十个大项目顺利落地,文王村第一书记董俊义感慨地说:“一年追了三十年。”
位处合阳县城东北27公里处的文王村三面环沟,只有往北一条出村路。多年来,生产条件落后,人心涣散,是出了名的后进村。全村仅有两个村民小组,178户,820口人,但贫困户却达85户318人,贫困发生率38.8%。脱贫攻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群众都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如今,这样的疑虑依然全部彻底打消。
合阳县的主要决策者深深意识到:文王的“贫”是贫在骨子里的。为此,针对文王村的帮扶措施,合阳县也是下大势,用大力,全方位扎实推进。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80万元建成进村铁路桥,投资55万元铺筑文王至白家沟1200米的生产路,投资30万元对进村路、巷道、广场进行整村绿化,投资10万元安装路灯120盏,投资31万元完成1700米墙体立面改造,投资21万元建成幸福院1个,投资50万元建设戏楼1个。在公共服务方面,投资10万余元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并投入使用,41名贫困学生的“教育三扶”工作,按学段按标准落实了资助政策,投资8万元建成文王村电商服务站,成立了文王村互助资金协会,注入资金52万元。在产业发展方面,投资90万元搭建230亩防雹网,投资140万元并拨付苏陕项目资金80万元搭建设施冷棚28棚85亩,投资100万元建成村史馆、停车场、标准化卫生间。







政府的大干实干,村容村貌的巨大变迁让文王村的村民们重燃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贫困户张孝红感慨地说:“以前到处破破烂烂没人管,靠种地根本考不上,只能出门打零工,日子过得有今天没明天。”如今的张孝红完全把心思放到了自己的地里,苹果9亩、柿子8亩、花椒3亩,“政府免费提供的防雹网可算帮了大忙,今年毛收入肯定在七八万元以上。”张孝红乐呵呵地说。
深度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合阳县在症结上精准施策,在措施上加大倾斜,帮出了群众的幸福感,扶出了百姓的精气神。(通讯员 姚佳心 朱晓春)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