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特色剧种高池小场曲子

  • 合阳微生活
楼主回复
  • 阅读:7685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2/20 15:57:56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沿着陕西合阳县黑池镇高池村的巷子走去,时常能听到从远处传来悠扬动听的小曲。这种曲子因不需要舞台,在小众场合演唱被称为小场曲子,其曲调悦耳动听,唱词大多为历史题材或寻常人家生活片段,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高池小场曲子在早期被称为“迷胡戏”,因为曲调悦耳中听,把台下的人听得迷迷糊糊、如痴如醉,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后来,文人为其读着文雅,故起名同音字“眉户”。早期的“迷糊戏”并没有搬上大舞台演出,而是一种民间坐唱形式,叫“念曲子”,所以当地村民把迷胡戏又称“曲子戏”。

一般坐唱时人数三五个、七八个不等,一人弹弦子,一人筛瓦子,便可以开戏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村里出身曲子世家的68岁的老艺人李高太介绍,“平时演出的舞台不怎么大,十来个人能够坐下就行。讲究伴奏的乐队分为文武两场,文乐队三弦领头,平音板胡随后,加上二胡与扬琴,让其变得更加优美动听。武场没有鼓板之类,用四页瓦打节奏,加上梆子、撞铃,还有一只平常家里用的五寸青瓷碟子,伴奏乐队准备到位后,就可以开工念曲子了。”

高池村‘念曲子’的传统,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只能通过村中老人代代相传的回忆得知,1948年,常年在外地做生意的李遇春回到高池村,以他为核心组织了一批村民,把曲调、剧本介绍给大家。此后,只要农闲时,他家便聚满人,敲得敲、拉的拉、唱的唱,听的人更是把屋里屋外坐的满满当当。小场曲子在这个时期达到鼎盛阶段,村里红白喜事、满月庆寿,唱曲子的人也要前去热闹一番。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小场曲子的剧本一般较为短小,情节集中,多是表现某一个生活片段或场景,唱词占得比重很大,内容既有历史题材的,如《古城会》、《鞭打芦花》、《秦琼关阵》等,也有取材于群众日常生活的,如《打胜》、《小寡妇耕田》等,生动形象的群众语言令人叹服,说它是民间文学宝库里的瑰宝一点也不为过。小场曲子的曲调有一百多种,演唱时以情定调、转换自如、优美动听,尤其是全体人员齐声伴唱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演唱者和观众融为一体。“剧社的演员不需要舞台、不需要化妆、免费为群众带来欢乐与喜庆,高池村的人都非常喜欢看剧社的演出,我们为此感到很自豪和骄傲。”面带笑容的剧社成员姚颖社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念“曲子”的老人大部分相继去世,“小场曲”这一珍贵小剧种濒临消亡。目前,合阳县高池村尚有新老“传承人”12个,并且弹拉唱较齐全,保持着“原生态”的音腔。今年初,在县文广局指导下成立了“小场曲子”班社,从即将去世的老人口中,抢救出了15本剧目,并将老人的唱腔录音,让传承人学唱。村中老艺人李庆太说,“我们期待像华县老腔从幕后走向前台一样、把小场曲子的表现形式和演唱内容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一番革新,让它沐浴着时代的雨露春风,焕发光彩。”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