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曾经端午节“耽误“的岁月

  • Bubble、
楼主回复
  • 阅读:7413
  • 回复:2
  • 发表于:2014/6/2 15:22:5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端午节未到,合阳县城端午大战的硝烟早已大起,大街小巷到处可见花样亮丽、针角细密的各式香包,一盆盆的清绿色的三角粽子,连往年都是端午这天才能见到的艾条端午节的前一天就满大街的叫卖,县城南街口的油糕摊子更是下势早,在端午节的先一天顾了几个人,支起油锅,开张了。

                                                                        端午节你“耽误”了吗?

满大街的端午节气氛,勾起了我那记忆深处的岁月思绪,而端午节“耽误”了更是历久弥新,挥之不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经历的人们,印象里都会记得那物质非常匮乏的岁月,端午节正好是合阳农村三夏大忙的时候,那时没有机械化,村称大队,组称第几生产小队,实行的是挣工分制,男劳一天10分工,早上3分、中午3分、下午4分;妇女一天8分工,早上3分,中午2分,下午3分,工值人民币1角左右,产下夏粮、秋粮时用工分多少分粮食、分钱,年底决算再找补剩余的粮食和钱。队长负责派工、发工票。生产队时人们割成熟的小麦主要靠人力用镰刀割,用打造结实的木大车用牛或者骡子、马驾车拉运。镰刀是一个木质带点弧型的手持的木柄,木柄的顶部下边有一个长半尺左右的铁刃,用两个钉子钉牢,用合阳当地叱家新庄出产的磨石磨快,早上天微明队长就打铃叫上工,安排在那块地割小麦,妇女们起来,拿上先一晚上就让家中男人磨好的镰刀,三三两两一路说说笑笑到地头,每人占4行开始割小麦,青壮男劳则持杈在后边往车上装麦,人们忙得三夏抢收,龙口夺食,吃了上顿还愁看下顿咋吃呢。有的户把还没有成熟的小麦放在灶膛里以烧,熬成鲜麦仁汤吃,那时的合阳农村人常说;羊过清明驴过夏,人过小满说大话,就是到了小满节令,家里无粮也饿不了人了,大麦领先上场,小麦随后收获,人们跟着碌碡过年。孩子们各村成立有儿童团组织,手持红缨枪在麦场口站岗放哨,严防阶级敌人破坏。年龄大点的孩子生产队组织孩子们到地里捡大人们拉走后掉的小麦,农村人叫;拾麦,从地里回到场间后,过称记工分。那时三夏得忙成月时间,常常忙得把端午节顾不得过了,所以,农村人那时常说;“今年耽误了。”其实,人们心里并没有忘记端午节,而是家家确实日子过得艰难,市场供应物资有限,什么都凭证购买,哎,那个时代当家长的那个难呀。




及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责任制时期,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虽然端午节正是与三夏农忙最较劲的时候,地里活没有人打铃叫上工了,工分制也消失了,农家都打造了架子车,喂的牛、骡子、马,家中男人提前就准备装小麦的长三、四丈长的擂绳,牲口用的驾辕的辕绳,背小麦的绳,绳前边有一个木质三角形状的尖端,中间有一个绳子能通过的圆眼,可以打结,装的小麦滑不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些情景了。妇女们天不明就拿上镰刀去地里割小麦,有勤劳的户,赶天明一车小麦就从地里拉回来了。地里远的农家,大多的农户三夏时的早饭跟中午的饭连在一起吃呢,晚饭前一般都是忙完当天做的地里活路和场里的活路才吃饭。这时的端午节,人们会吃自家生产的一种软糜子、加枣、加糖晶做成的井糕,也会到街道上买点粽子、油糕之类的吃喝。在这一时期里,合阳三池大队5队的成创兴的母亲包粽子的身影我才真正见识。所以,农村人说;“你过端午没有?”人们会回答;“没有耽误。”

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丰富起来,尽管也是端午节忙在三夏里,但农村人们在农忙之余,有割肉改善生活的,有自己包粽子的,有炒几个菜来点小酒高兴一下,人们为风调雨顺的丰年而高兴,家家将旧时的贮蓄小麦的缸,还有的是水泥缸,换成了每个能装2000斤粮食的铁皮粮仓,有的家中购买了23个铁皮粮仓贮蓄粮食,那时农村人们观念还是以粮为主,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总是饿把人饿的害怕了,所以,家家不管怎么样,都积攒一些粮食。而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以苹果带来彻底翻身的合阳农民,种植业得到巨变,粮经种植比例大幅调整,引发了农村新一轮的经济翻番、观念巨变,这时的人家过端午节更加讲究起来。
                                                                            艾条的另一功能你见过吗?

 艾,又名艾蒿,合阳农村地边随处都有的一种挥发着清新香气,闻起来劵券的,根和叶都含有那种奇特芳香之味。中医学认为,其有通气血、暖子宫、驱寒湿的功能。合阳民间历来就有端午悬艾条的习俗,认为可以避毒虫、清病毒、除恶气,所以,农家在端午这天到地里割些艾条回来,插在家里门上、房间,以净化空气,祛除蚊蝇虫蚁。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巷道里那些爱吸旱烟的老人们,他们把艾条割回来后,用两手将艾条拧成绳子状,垒成绳子一样的圆捆,晒干,挂在墙上或者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备用。一是晚上在住人的房间点上一段,熏蚊虫,清新房间空气;二是将艾条点上,作吸旱烟时的火种用,因为晒干后的艾条绳状只燃难灭,是极好的燃材;三是场间里的小麦垛高而大,遇到大风容易刮翻,如遇到下雨,收获的小麦就会霉变有毒吃不成了,所以,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学会了用艾条作绳固定麦垛。

现在都是联合收割机操作,年轻的人们已经看不到那独特的农家情景了。

                                                                                   奇特的趣闻你听说过吗?
蟾蜍,合阳民间人们叫;“旱蛤蟆”。过去人们写字研墨汁的墨锭讲究一种蛤蟆墨,就是端午这天,从地里逮回蛤蟆,把墨锭从蛤蟆的屁眼里塞进去,让其体内的汁液全部渗进墨锭里,便制成了蛤蟆墨,治疗无名肿痛非常有效。过去农家的窗台上,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蛤蟆墨。旱蛤蟆大约也灵醒,知道它自身的这种药用价值,在端午节前早早地就躲得无影无踪,想见到一只还真难的。以至农村有的人故意躲避某件事情时,村院中人会说;“你是懒蛤蟆躲端午哩。”




在端午的合阳农村,生产队时候,还有一个奇特的事情,就是逮河鼠,那么为什么要逮河鼠呢?原来是给三夏时的队里牲口改善生活,小时候我就参与过这项活动,一帮大人和孩子分头找河鼠,发现鼠窝后,就用棍子通,用水罐,河鼠一出来,就满地撵得逮,直至逮住,那时河鼠多,一次能逮住好几个呢,回到牲口槽头后,用青草裹住河鼠,让牲口吃下去,看着牲口嚼得有滋有味的那一幕情景,真感觉好奇。

改革开放以来的合阳端午节更讲究

在合阳,过端午节是民间一个大看小的节日,尤其刚结婚的娘家人第一次送端午节更讲究,一般送的食品有粽子、油糕、艾叶馍各有60个,这几年有的发展到100120个不等,还要带上竹门帘、凉席、草帽、凉枕头、扇子等夏日用品。有自做的,多有定制的,也是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蒸艾花馍,缝香包,给一家老小都戴上个香包包,用以辟邪。再给每人喝一杯雄黄酒,老人还用手将雄黄酒抹到孩子的额前、鼻孔、耳孔里,防止毒虫咬孩子。过去人们给孩子还缝制背心和肚兜,保护孩子不受毒虫侵害。到吃饭时,家庭主妇做上几个拿手菜,拿出提前准备的好吃活,嘣,再开瓶啤酒、饮料,香溢满屋,一家人围桌而坐,尽情享用美酒佳肴,有的更是一家人相携,到饭店来上一桌表示一回。

改革开放短短30多年,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变迁给人们富庶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遐意,也使传统端午节民俗在新时期更拓展了内涵而更隆重、热烈、喜庆、吉祥,谁还会在乎端午没“耽误”呢?














                                                                                                                       作者:成三顺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