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东宫城纪事

  • 作者:刚刚
  • 阅读:25887
  • 回复:4
  • 发表于:2016/6/2 11:15:24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东宫城,一个有城、有历史、有故事,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她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越来越想把对她的认识和理解介绍给你们。今年正月初十,恰逢村上唱戏,我邀请了孙老师、王老师一行十多人来到我村看看。回来已两个多月了,大家一直关注结果,我先把作业交上,算是开个头。
东宫城,坐落在黄河西滨,徐水之阳,距合阳县城25公里,北接古莘国领地莘村,东连商相伊尹出生地尹庄。东宫城,人们又称东宫室,其名字是有历史来由的。相传,唐太子李确曾在此居住过,后来人们就叫它为东宫室,因村子有城墙所围,正式名字就叫东宫城。现在有十三个村民小组,大约近四千人。
城墙底宽大约两丈五,高约三丈,总长大约三里,最近的一次修建应该是光绪十年。那时刚经过同治年间回汉战争,村民齐心协力,出资出劳,历时十二载,完成重修。小时候,我们常常爬到城上嬉耍。
    


 为了出行,城墙四周建有五座城门,现存两个,一个是西南门,内书“固若金汤”,一个是北门,上书“汲水窦”,由于门洞窄小,且门坡较陡,现已封闭,旁边另开一门。










城墙,既是东宫城人的骄傲,也成了束缚人们思想认识的障碍。多少年来,人们都是出城而作,入城而息,并把城里城外作为衡量家道的标准。



    七十年代响应“广积肥”的号召,在大队的组织下,社员大肆刮城墙,把祖宗几百年留下的东西就那样一层层的剥,一块块的挖。
    斑驳的城墙,倒塌的缺口,都在诉说着东宫城的历史。












    村里原有四池八井十二碾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来水的接入,吃水已经不靠搅,洗衣服大都用上了洗衣机,更没有了起早贪黑的推碾子。
    现在的涝池也是干瞪着眼睛,裂着大嘴,小池岸上的老碗会,已经成为回忆。





井已经封了,留下的井舍前依然是人们聚会的场所。



东门外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大枣树,还在固守着一年的四季和日月的更替。



  旧社会,东宫城村号称财东家多,尤其党家巷,更是“赫赫有名”,高门楼,大院子,青石台子,从巷这头跺一脚,那头也嗡嗡响。









四合院子更是独有风格,讲究点的都是上房门房,两边厦子。










 精美的石雕砖雕散落在各处。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古文化的守卫地,不说婚丧嫁娶,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古老的文化”。
    看看他们各家的“主”前摆设,就知道是如何敬重“先人”的了。









    东宫城村也不是世外桃园,在当今物质和精神冲突时,当实利和虚幻较劲时,人们自然选择的是物质的享受和利益的获得,人们在传承古文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己的乐园,固然这个乐园对他们来说还是那么的久远。变卖、拆除、贼偷,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昨天还挺立的门楼,一夜之间就成了废墟,除过心疼,还是心疼。





矗立在寒风中的残墙,好像在诉说着心中的痛。










    闭塞的交通和封闭的思想,并不能掩盖村里古老的文化和村民脸上淳朴的笑容。人们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人们祈求这样的生活能永远,人们固守着心中那份净土。



















 让人称道的是东宫城的自乐班。村子大,能人就多。五三年成立的自乐班,文革期间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现在叫了个“洋货”的名字—东宫城秦腔歌舞艺术团。团员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人。可以说,很多家庭是三代的成员。这就是爱好的力量。近年,在老支书文百栓和合阳名角刘芝玲的导演下,他们搭功夫贴钱,大戏排好几本,还有几十个折子戏。去年排了一冬天的戏,过了年,从初十一下唱到十五。




















作者:党志刚 合阳县百良镇东宫城村  现供职欲铜川市国资委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