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餐桌上的语文

  • 寻找自己的未来
楼主回复
  • 阅读:1575
  • 回复:1
  • 发表于:2011/12/2 11:38:40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餐桌上的语文
                                合阳中学  201010   邹雷登
  语文似我们的父母,教我们如何做人,教我们如何爱人;语文似我们的朋友,最懂我们的心理,最了解我们表达的意思;语文似我们饥饿时的食物,让我们有力量,让我们有智慧。它深植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我们形影不离。当然也表现在餐桌上,从古至今,餐桌一直与语文相伴相随,这对从未离开过的知己,彼此都把对方体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如此生动的描写着餐桌上的人们。一席鸿门宴成全了汉高祖,那餐桌之前,项庄舞剑,险象环生,若非张子房之妙计,沛公早做剑下之魂。蜀国孔明,这位淡泊名利的良相,六出祁山,剑指中原,不胜不休,在那五丈原,弥留之际的老人吃喝不下书案,餐桌见证历史,餐桌见证赋予它的不同人。担心是我们会寝食难安,难过时我们还会食不下咽,有些人好吃懒做,有些人吃喝玩乐,有些人坐吃山空 ……
语文如此形象,语文如此大胆,语文如此微妙的摹写着关于餐桌上发生的点点滴滴。
餐桌上的食物是古人写诗的好题材。苏东坡是著名的文人,也是著名美食家,所以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与之有关的菜肴更多,比如那“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腿”“东坡酥”“东坡肉”……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在他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如“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等等。又如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倾向不断鼎烹龙”……
无论是关于餐桌上的成语,还是诗句,都如此形象生动的把语文置于餐桌中,这不仅表现了语文的魅力,更突显人们从餐桌中体会语文的能力。
更好体现这一点的是“餐桌教育”。如体现在餐桌礼仪上,这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到汉朝,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当主人相邀的客人到齐后,异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到清朝,由于受西方影响,餐桌上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而现在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再继续传统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边,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整个宴饮程序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感情得以体现和交流。还有如强调人们节约粮食,餐桌上待人客气礼貌等都是不朽的语文文化。这一系列的规则,从进门落停座,端碗拿筷到盛饭吃饭,一点一滴,无一不要求中规中矩,其中不少包含着为人处事的道理。若没有语文这个工具,我们怎能规定出这些,怎能理解我们的餐桌文化,怎能知晓不少的人世哲理。
餐桌上有语文,语文中有餐桌,语文描写餐桌的点点滴滴,餐桌见证语文的渊源文明。正是这语文,餐桌不再只是吃饭的地方,它体现的是中国浓厚的文化特色,正是这餐桌,让语文多了几许人文的气息,更显妙趣横生。让我们共同学习语文,学习餐桌上的语文。
点评:餐桌上曾发生过许多语文书上记载过的历史故事,语文也一直见证着餐桌上的点点滴滴。从远古到现在,餐桌一直与语文相伴相随,历尽沧海桑田,餐桌仍是中国展示文化底蕴平台。本文从几个角度阐释了语文与餐桌的渊源与关联,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指导老师:雷智颖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