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关雎》发源地的判断(论文)

  • 良石处士
楼主回复
  • 阅读:2286
  • 回复:1
  • 发表于:2012/4/8 23:38:1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关雎》发源地的判断

——从诗中几个词语的新解到《关雎》发源地的判断

篇中人物身份的猜想



       2006年3月,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洽川研讨会在合阳举行,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教授在会上宣布:“陕西八里秦川是诗经的发祥地,洽川是八百里秦川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遍布诗经文化遗迹,到处弥漫着诗经的气息,合阳是积淀深厚的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情诗之源。”得到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合阳县文化局张步学考证认为,《诗经》305篇中有30多篇与合阳洽川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断定中国“诗的源泉、源地、源头、源流,合阳皆备”。而以香港中文大学黄坤尧教授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大雅·大明》《大雅·思齐》《大雅·韩奕》《周颂·》《周颂·般》《商颂·长发》等六篇直接提到太姒或洽川的山川人事,持肯定态度。但认为包括《关雎》在内的其他篇与洽川有关说法,缺乏坚实有力的证据,难以令人信服。黄坤尧在《诗经洽川作品辩证》一文中说:“周南、召南诗25首,要证明洽川说的成立,关键全在《关雎》一诗。”因此,为证明《关雎》的发源地在合阳洽川提出新的证据,是很有必要的。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对于诗中的一些词语解释及诗中描述的场景、人物以及产生年代等都存在纠缠不清的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历来分歧较大者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 一些词语的具体含义,比如,雎鸠究竟指什么鸟?

       2. 《关雎》定位为爱情诗的前提下,诗中的男女主人公究竟是什么人?

       3. 《关雎》作为“风”,即远古“民歌”,它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或者说它描述的故事情景究竟发生在何处?

       自汉代起两千多年以来,诠释《关雎》的学者遍及朝野,其古注、今注可谓浩瀚纷杂,难以尽览。其中必然存在的谬误之处,往往以讹传讹,更使今人扑朔迷离。

       其实,这些问题是互相联系的,必须综合起来考察才可能解决。反过来,其中某个关键问题解决了,也就给解决其它问题提供了依据或旁证。作为《关雎》可能的原创地之一的陕西合阳人,笔者对当地方言熟烂于心,并从中从发现《关雎》里一些至今仍然存活的词语,为合阳洽川是《关雎》的发源地这个判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打开了新的缺口。

       在列举证据和分析之前,应该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假定的这个《关雎》发源地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据合阳县县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部落时代为有莘氏部族聚居之地。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封支子于莘(今合阳),称‘有莘国’,简称莘国,上属雍州。商代因之。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内地。”孟子所说的“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就指的这里。我们应特别注意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合阳县东部是一个宽约十多公里,长约三、四十公里的狭长塬地。东临黄河天堑,西有金水沟阻隔,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区域。由于这种闭塞,使不少古代语言的发音流传下来了,比如当地人将“来”读lei,“斜仍然念xia等等(此地这种古音的传承问题需另文论述)。而在《关雎》中有个别很关键的词语,也存在类似上述的古语传承现象,成为当地方言,至今不变,有非常宝贵的参考研究价值。

        请我们把所有注释都作为参考,挣脱其束缚,将注意的目光集中到《关雎》原文,着重是包含诗中人物、地点的前两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隐藏着一些重要信息,是我们打开疑问迷宫大门的金钥匙。从诗歌的角度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属兴的艺术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可以取他景,也可以是就地取景。《关雎》作为“风”,即民歌,就地取景的可能性很大。这个景物的描写是我们非常珍贵的线索。有必要对有关词语作以重新解释和相关分析说明:

       1.雎鸠:一般的解释是“一种水鸟”。其它有“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生有定偶,常并游”( 朱熹),有“雎鸠,鸟的和鸣声,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不乖居,不乱偶”。也有学者认为雎鸠即斑鸠。笔者倾向雎鸠即斑鸠的说法。斑鸠,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鸟类的通称。中国有5种,几乎遍及各省区。这里准确地说,可能是指中国为常见种的山斑鸠。其样子有点像灰鸽子,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其确有前人注释的“生有定偶尔不相乱”的习性。在合阳当地,人们方言普遍将斑鸠称为“奇(阳平)丘(上声)”,与现代汉语“雎鸠”的发音非常接近。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几乎将所有“鸠jiu”音读作“丘”(比如旧、舅等都读作qiu,阴平)。因而可以判断“奇丘”就是《关雎》中的雎鸠,三千年前至今的发音几乎没有多少变化。。  

        2.关关:鸟叫声。这一点没有争议,问题又回到什么鸟的问题。如果我们确定雎鸠就是斑鸠,那么它的叫声又是一个证明。在当地仍繁衍生息的这种斑鸠。它平时几乎不发出任何叫声,只有在暮春、初夏的求偶季节才发出不断的鸣叫,雌雄和鸣,一呼一应。其鸣单调、高亢、悠长,模拟其声“咕咕-咕!”与诗中的“关关”之音极为接近。如此,诗篇起首斑鸠求偶状作“兴”, 引起所咏的男女爱恋,当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3.河:泛指北方河流,大多数情况下专指黄河。黄河在此处从北向南流去,水势平缓,河面宽阔。洲: 本义指水中的陆地。也可理解为“一方与陆地相连、其它几方被水包围的土地”,比如三角洲。此处可能是后一种情况。由于黄河在此处水势平缓,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此形成部分沉淀,时间一长就造成流动不畅。迫使河水每隔一段时间就流向河道泥沙沉淀较低的一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指此现象。洽川属黄河西岸,河岸宽阔,地势平坦,形成大片湿地。其间有多处瀵泉间隔分布,将沿岸遍布芦苇的大片湿地割裂成类似“洲”的形状。诗中的的洲,可能就是指这种情况。

        请再看第二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是实指歌咏对象。“淑女”这个词我们仍在频繁使用,而且意义几呼没有多少变化,无须多言。“君子”应该是相对“淑女”而言,指男子,不应该局限于“有身份的贵族男子”。这里要特别关注的是“逑”这个词。逑”,我们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完全找不到的影子,古汉语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几乎是一个死词,明显属于远古语言。目前公认的解释是:配偶。我认为这个解释正确而不准确。因为所幸的是在我们合阳方言里,它仍然存在!在合阳北部及合阳以北的韩城(据说向西一直延伸到甘肃庆阳)一带,至今称媳妇为“逑子”。此处的逑”,方言音xiu(阳平),这与现代汉语的qiu的发音稍有区别又非常接近。合阳方言,有些读qiu音的字发xiu音,比如,“囚”字也念作xiu(阳平)就是一个证明。“逑”字的读音,现在几乎无法知道是从qiu演化为xiu还是从xiu演化为qiu了。说当时的标准读音就是xiu(阳平),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不管怎么说,当地“逑子”一词发音是一个古字读音的活化石。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地“逑子”是媳妇的意思,包含过门的和未过门的两个概念,而且是专指女性。按诗中描述的情景,“君子”与“淑女”正处于恋爱状态,不应该称为“配偶”,而是“对象”。所以解释为“配偶”并不准确。应该是方言“逑子”的意思:媳妇、对象。用当地方言的意思解释才与诗中人物关系应有的称谓相吻合。

         以上几个词语分析说明,特别是从当地方言中发现的“雎鸠“逑”两个词的古音、古义,至今未变,并仍在使用,可信度高,经得起推敲,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而在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现这两个词古音、古义仍然存留的现象。结合诗中的环境描写和古今无数学者的认同观点,完全可以证明《关雎》原创地就在合阳洽川。而且,可以初步判断,《关雎》虽很可能经过文人雅士的润色修改,但最初是由洽川当地民间诗人或歌手用当地语言创作的。

        与之关联的两个问题的猜想:

        一、  诗中的男女主人公是不是周文王和太姒?

太姒,周文王妃,周武王生母,商代有莘氏(今合阳洽川莘里村)之女,生卒年无考。”太姒是洽川人和文王迎娶太姒于洽川的史实已得到确证。《诗经·大雅·大明》载:“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生动记叙了周文王亲娶太姒的情景。文王迎娶太姒于洽川,《关雎》描述的情景也在洽川,一史一诗,年代相同、地点重叠。说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周文王和太姒,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尚嫌证据不足,还不能完全确定,需要继续研究。

        即便如此,丝毫不影响《关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更不会影响合阳洽川是情诗之源这一结论确定性。假设诗中的主人公是民间青年男女,他们那种率性、古朴的自由恋爱和辗转反侧、梦寐求之的爱慕之情,更值得赞美和推崇。《关雎》歌咏民间男女的爱情故事,也同样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二、发源地与采集地的关系问题

       《关雎》当初为什么会被编辑在《国风?周南》篇中的问题,讨论起来也是很复杂的。首先遇到的就是对“周南”的不同解释。有“周南”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包括江汉流域许多小国;有“周南”、“召南”属今河南省说法;还有“周南”、“召南”的“南”表示乐调的说法等等,就更难断定孰是孰非了。我们暂将这些争议搁置一旁,复杂问题简单化。假设“周南”是指东周都城南面一个广阔的区域,那么,这样的“周南”不可能是诗中情景的发生地,因为那样的话诗中的“河”是无法解释的。《关雎》被编辑在《国风?周南》之中,最大的可能是《关雎》当初采集“周南”一带。采集地不能等同于原创地。《关雎》作为殷末周初时、出现在今陕西关中东部的民歌,到了数百年后流传到南方,因而在收集整理《诗经》时,采集于“周南”是可能的。
                                                                                                                                                                                  2010年7月
[此贴被良石处士于2012-4-8 23:38:46编辑过]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良石,吾故里之地名也;处士,乃无身份闲人之称谓。如此而已,别无深意。 吾以独立思考者自居,不喜人云亦云。
  
  • wanyueyizu
  • 发表于:2012/4/9 21:12:19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不知道能否让众人明白。合阳——诗经关联在一起意义深远,可感觉合阳县政府对此没多少渲染、炒作啊,普通老百姓却显的很重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