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我的乡村,我的梦

  • 书法
楼主回复
  • 阅读:5682
  • 回复:3
  • 发表于:2012/12/23 22:59:0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的乡村,我的梦

文□孙亚军



那一年的秋天,我与妻子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秋风袭来,漫天飞舞的蒲公英,如雪花般洋洋洒洒,随风舞动。“你瞧呀,多美啊!蒲公英啊,你的家在哪里?是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吗?”,望着秋风舞动之下的蒲公英,妻子无意之间的一句话,让我沉默思索。

家在何处?即如蒲公英,随风而落飘向未知的远方,根却扎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生命就像是涌动着的河流,从母亲河发源而来,一路狂奔,与众溪河流,最后魂归大海。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记忆模糊的影子,依稀觉得曾经生养自己的故土便是梦中的家园,可是当我擦亮干涸的眼睛时,记忆中的影子已经当然无存,现实却让我的灵魂无处安家。

存放在记忆深处那个模糊的乡村影子,就像是一张发黄的照片,每每在梦里相遇,总会让我感动,让我心生温暖。



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人间四月天!莺歌燕舞,桃花盛开,母亲在这个阳光的季节将我带到这个人间,我出生之后嗅到的第一丝芬芳,就是满含泥土之味的渭北高原的春天之气。

人生注定有许多无法选择的问题,比如人就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之地,这多少有些无奈。后来,常听有人总在抱怨为何自己不出生在江南水乡?出生在富贵人家?我想这些岂是自己所能决定得了的,一切皆是上苍的安排!面对故乡,我无法选择,也无权去挑剔,我只有努力的去爱她,故乡在包容着我,我也在用心去感受乡情的温暖。我从心里从来没有排斥过渭北合阳的那个乡村,而是尽量的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用心去保存故乡故乡的影子。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的欢乐,有我值得用一生去铭记的温暖。

三十年后,我和我的同龄人一样,在为生存而奔波,混迹于都市,在追逐着远方的梦。心有多大,梦就有多远,年轻的痴狂,让我背负行囊,迈着人生厚重的脚步,开始人生的寻梦之旅。一个梦接着一个梦的做,心却似大海一样宽阔。人生一路走来,何其坚定!三十而立之后,我的人生却突然的感到茫然,突然的觉得那三十年来的一个个心如所愿的梦,倒像是“水中月,镜中花”,突然的觉得可载天地的心,却容不下故乡的影子,突然的觉得豪情依旧,乡情难存!

每一个夜晚,我独自静默在窗前,望着那都市夜色之下的霓虹灯,我在悄悄的问自己:“这里难道就是我的家吗?”,但很快的又自我否定了。我知道,在这都市的方寸之地,不是我的家,这里仅仅只是用来遮风挡雨的去处,在这方寸之地无法盛放家的重砝。我知道,尽管自己在拼命的挤入都市浮躁的人群之中,我的灵魂却在每一个深夜里陷入无限的孤独。

我只是一个来自远方的游子,永远只是这都市之中的过客。我清楚,自己将有那一天,魂归故里,故乡的那三尺黄土之下,才是我永远的归宿,尽管故乡在我三十年的奔走当中已是记忆当中的影子。



那一年的清明节,新华社摄影记者范德元先生回乡祭母。这是一位在新闻是影史上值得书写的人物,少小离家老大回,十五岁开始人生的漂泊,五十多岁梦回乡关,一生之中创造出无数个新闻摄影的奇迹。面对长满荒草的坟茔,这位新闻摄影界的“硬汉”,泪流满面。上完纸钱之后,他一个人在坟前静静的坐了三十分钟,他在和地下的母亲用心黙语。因为母亲在这里,所以人生的根也在这里。那时,我是无法理解老人家为何要长坐三十分钟,直到前年,父亲在我面前说道:“你现在也三十了,这几年每逢清明,村里在外某事的人,不管路有多远,都回家为已故的亲人上坟,我希望你也能回来。”,我知道父亲是让儿子记住在这一方热土之下,安放的是我人生的根。

这几年,我每次回家,总要一个人站在“老猫咀”(合阳老家孙家坟地)的坟茔地上痴痴地发呆,一站就是数个小时。天地之间万籁俱静,望着那一堆堆荒冢,看着那又新添的几座坟茔,我的心也似乎与这大地深处的魂灵黙语。内心不断地问自己,苦苦寻觅的人生归宿,难道就在这里吗?是啊!也只有在这里,只有这里的黄土,不论你的身贫贵贱,无私地接纳你。故乡,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在这三尺黄土之下,才充满了神圣与人生的尊严。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论语》之中极述“孝义”,一部《论语》,全是家常之话,却折射出人生“家”的温暖。“父母在,不远行”,这句话直到我三十而立之后,才慢慢的咀嚼而来。

我渐渐地觉得,虽然生命之中有很多无法承受之重。但有时候一个“突然”的到来,你必须得承受,也只有在这承受之中,你才能体会到“心为谁苦,心为谁累”的感觉。因为这些“突然”,你变得坚强,你的人生也变得厚重。这几年,我也开始经历着着这种“突然”,前年一生争强好胜的伯父,一个“突然”,让他没有留下支言片语,就魂归西天,死时儿子尚在外地;去年,又是一个“突然”,让年仅四十岁的申彦龙舅舅倒下了,也是没有支言片语,遗恨人间;我的玲珍婶子,因为女儿的一大笔学费不堪重负,一跤跌下,再也没有起来。部队转业回家之后,原以为后勤处长郭伍勤,还在部队上,却不想早在2008年就已经因病去世……,每当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都会作痛。我真的害怕,有一天我真的撑不住,被一个个人生的“突然”也击倒了。所以,也越发的觉得“父母在,不远行”,必须去尽为人之子的那份守终尽孝的责任。

是啊,怀揣着人生的梦想,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重量。也许,从现在开始,故乡不再是影子,因为在面对黄土的时候,我的心会变得更踏实,也只有在面对黄土的时候,人生也会变得更加淡定。因为,故乡的黄土终将包容你的一切,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不再是游弋远方的游子,而是黄土大地上的一粒尘土。

2012年2月23日写在大荔县

写在文章后面的话:

    三十而立之后,我突然地觉得,人生好像已经有了“定力”,不在那样的狂热,而是更想务实的做一些事。渐渐地在做事的时候,,我才开始去思考,曾经想过但从没有去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人生的归宿到底在哪里?故乡到底之于人什么样的意义?……,《我的乡村,我的梦》,这篇文章我是在一次和省平谈话的时候,所受到启发。但我自知,我没有省平先生的文采,没有先生散文之中温情脉脉。但此文,却实实在在的说明了,我这些年关于乡村故乡的一些理解。每一次面对故乡的黄土之时,我的心里总是暖烘烘的,而且这种感觉只是在近几年变得很强烈。

  
  • 今天我忙
  • 发表于:2012/12/24 9:51:52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会再说其他,只能说句:写的真的很好
  
  • muzhiqi
  • 发表于:2012/12/24 14:01:55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完此文,甚是忧伤。是啊!像我们这样生活在城里但心总在乡下的公家人,自己的家甚或归宿在哪里?是在城里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单元房,还是农村乡下现庭院荒草凄凄、门前尘土落叶的砖瓦房?哪个才是自己真正的家?此事时常困扰着自己。有时无意间问问孩子,过两天回老家去,可她总流露出不愿回去的想法,而且此想法随着孩子的成长越大越表露的一览无余。故此想想也对,城里的家,应是孩子的家,正如我们总把乡下的家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出生地才当作自己家的最原始的情素。故而,完全支持上文所说的,对我们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城里的家,是我们回报父母、服务社会而暂时生存的驿站,而农村的家,是我们厮守父母,最终乐于一生的家......。
[此贴被guest9640999于2012-12-24 14:00:57编辑过]
  
  • 丑石
  • 发表于:2013/11/21 3:23:35
  • 来自:陕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乡关何处,在郃之阳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