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三顺,我心目中的基层文化伯乐

  • 上林苑
楼主回复
  • 阅读:7308
  • 回复:3
  • 发表于:2013/12/20 22:50:42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成三顺,我心目中的基层文化伯乐

文/张柒虹

“世上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当我心里想写这篇文章作为题目时,脑海里记忆的大门瞬间打开,我心目中的合阳县文化界名人、基层文化伯乐成三顺先生当之无愧。

 成三顺,他挖掘得全是基层的“小人物”、大典型,唯独没有他自己。

 认识成三顺先生,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那时的合阳县甘井还是乡建制,撤乡并镇那是后来的事,我所在的甘井村就在甘井乡街道,人们吃水还是在村头的私人机井上用架子车载着铁皮水桶子拉水吃,我爸当年就是拉着水桶子给甘井街道好些单位送水,我学校毕业回到农村,有时就替父亲给人家单位送水。

记得那天我拉着水桶刚走到甘井乡政府大门口,就看见一个1米7几的个头,白净的脸盘,脸上泛透着红润光泽的一个小伙子,他周围有几个人,大家叫他;“成专干”、“成干事”。所以,我也就知道那人就是当时轰动全县、名声响当当的将一个接手时的后进计划生育乡转变为全县先进的甘井镇计划生育专干成三顺了。

而与成三顺先生接触并产生浓厚友谊情感,则是甘井文化站的梁培义先生给我介绍说;“成三顺你认识不?他在甘井乡政府工作,业余爱写作,你没事可以去见见。”一天傍晚,我拿着自己的一些作品,敲开了成三顺先生的住宿兼办公室的门。他让我坐在书桌边的一个旧木凳子上,然后取出玻璃杯,放上茶叶,端起电壶,倒上满满一杯水递给我。当时的乡政府工作人员,住的是两边流水的木结构的土墙瓦房,成三顺先生住的地方则是过去的乡政府舞台下边中间是过道,两边分隔的一小间间的既做办公室又住宿的那种小间房间,顶棚上是用报纸糊的顶棚子,晚上,不能大声说话,声音大点,十几家住的人都能听到说话声。

就这样,我们交谈,相熟、相知。我看到了成三顺先生发表在《陕西农民报》、《渭南日报》、《合阳报》、《陕西科技报》等好多家报纸上的新闻作品;看到了成三顺先生那用旧杂志粘贴的一沓沓收集剪辑的报纸各类文章合订本;还有好些采访的记录;满房子办公室、床上到处放的书籍。那时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比较差,乡政府工资也不及时发放,最糟糕的是分灶吃饭的财政时期,他连续两年工资都是一年只发半年的。成三顺先生家里有土地、有果园,星期天回去还要种地,孩子在甘井乡政府跟前的甘井村念书,他家属常年身体有病,也需要他照看。他经常从家里背馍、面粉到乡上,补贴家用。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三顺先生也没有丢弃他业余的爱好————-新闻写作,他用自己牙缝里挤出的生活费购买蜡纸、复写笔、信封、邮票。他常年身处农村基层一线,接触的都是老百姓和基层村干部,他从他们的身上挖掘出了“小人物”身上的大素材,大典型,他写作的;刘会莲;“赤心换得村貌变”,把一位合阳县甘井镇同堤坊村基层女支部书记的形象发表在;2002年9月14日的《渭南日报》上,获得渭南市“三个代表”在基层征文三等奖;刊登在2002年8月26日《合阳报》三版,获得中共合阳县委组织部、合阳报社、合阳移动分公司合办的纪念建党八十一周年党建征文优秀奖;还刊登于2002年7月23日的《陕西科技报》一版。合阳县当时唯一的女支部书记刘会莲,一名天下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合阳县建国几十年来当时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甘井镇党委副书记。从此时开始,合阳县率先在全省发展女村官,成为全国闻名的女村官最多的县份之一。

成三顺挖掘的甘井镇麻阳村计划生育女专干殷改竹事迹,发表在2001年7月5日一版的《人口周刊》上;发表在2001年5月8日的《渭南日报》三版上,引起社会各界轰动,殷改竹后被树为全国优秀村委会计生专干。

成三顺挖掘的甘井镇麻阳村退伍军人、支部书记丁根福事迹,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题,与《渭南日报》记者合作发表在2000年12月9日一版的《渭南日报》上,获得200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的“第七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二等奖,丁根福被树为1999年、2000年两次“合阳县十佳村干部”,从一名农村的支书成长为当地的一名正式国家干部。

成三顺先生笔下的“乡土人才就是摇钱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好路子”、“双手棒报刊,户户抢金砖,甘井镇千余农民成为“报”发户”、原陕西省农科院副院长;“李立科为灾民捐化肥送良种”、“美哉梁山”、“钟情“陕农报”的梁培义”、“农民诗星李恩民”等几百篇新闻文章,不时见睹于各级媒体报刊之中,“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新闻,哪里的新闻就最多”,了解成三顺为人的基层干部和老百姓都是这么说的。

成三顺先生他也成为2000年12月6日一版《陕西农民报》征文刊登的“报”发户————-成三顺,名扬三秦大地。

而我张柒虹,也成为成三顺先生笔下写作的新闻人物;’张柒虹;一位浪漫派诗人的执著情怀”,被有关媒体发表并载入成三顺先生出版的书籍《邂逅绸缪》一书中,被各界人士广为收藏,合阳县档案局、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局收藏,千古流传。

 成三顺,名副其实的合阳业余宣传“达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基层、为民众服务之中,尽管成三顺是无名之辈,但合阳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称赞他是基层群众身边的“宣传达人”。

我与成三顺先生接触20余年来,你能想象得来吗?光2013年从元月1日到今天12月15日为止,成三顺在全国各级媒体报纸发表的各类文章就达到303篇次,而且每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刊登的栏目、那些媒体发表的都有详细登记记录,可以任人查看,你能不为之吃惊吗?你有这么大的毅力,一年发表这么多的新闻民俗作品吗?

难怪,合阳县民间文联的一帮人士,推举成三顺先生为合阳县民间文联首届主席,尽管那是群众自发成立的社团组织,而且正按程序进行报批,但也说明了一点,“民心的向背。”

在我交往成三顺先生的过程中,总结的其作为合阳当之无愧的“宣传达人”的那一个个富有含金量的“第一”是;

1、  他是合阳县年过半百同年龄段报道农村基层新闻时间跨度最长的“业余通讯员”;

2、  他是宣传合阳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最早的“基层通讯员”

3、  他是宣传合阳县乡土人才就是摇钱树最早的“基层通讯员”

4、  他是宣传合阳县建国以来第一个农村女支书、全国人大代表刘会莲女士事迹的“最早基层通讯员”;

5、  他是宣传合阳县信访工作成绩最多的“基层通讯员”;

6、  他是宣传合阳县渔业基地建设工作最早的“基层通讯员”;

7、 他是宣传合阳县公民道德方面时间最长的“基层通讯员”;

8、 他是宣传合阳人的合阳梦最多的“基层通讯员”;

9、 他是宣传合阳县广场舞活动深层发展活动的第一人;

10、他是宣传合阳农民孩子大学毕业后父母不要孩子商品粮户口而要农村户口问题研究的第一人;

11、他是合阳县唯一的为地方民俗百良镇岔峪村被混淆的民俗“’正名”而歌的第一人;

12、他是提携合阳民间人员发表新闻作品、推荐出去最多的基层“达人”;

13、他是合阳县信访系统在职人员自费出书的第一人;

14、还有很多很多的第一、、、

 成三顺,已成为各界热议研究的一种“成三顺现象”

毫不夸张地说,“成三顺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社会各界研究“成三顺现象”而写作的文章就达到19篇次,合阳县林业局工程师庙国兴先生写作的;“成三顺的笑”;城关镇退休教师雷永耀先生写作的;“良师益友成三顺”;城关镇政府司法所主任雷英先生写作的;“读战友成三顺《邂逅绸缪》一书有感”;王村镇运庄村基层干部严均有先生写作的;“看《邂逅绸缪》有感”;同家庄镇三池村老年协会会长邹玉财先生写作的;“艰苦攀登,终结硕果”;甘井镇张柒虹先生写作的;“英华吐尽志在家国”;陕西,百家碎戏>导演、编剧雷其先生写作的“致三顺书信”;等等。《合阳在线》、《合阳门户网》、《大西部网》等全国各级媒体均有转载。不光合阳县地方上的人们在研究“成三顺现象”,连外地的一个叫;“沙漠红叶”的网友也写出文章研究“成三顺现象”,刊登在《合阳在线》、《合阳门户网》、《大西部网》等媒体之中。

《渭南电视台》2012年5月24日独家专访过成三顺本人;报道的题目是;“成三顺和他的图文并茂”。《合阳电视台》也做过成三顺的专访。《渭南晚报》、《洽川周刊》、《虹媒资讯》等媒体都有成三顺出版民俗书籍事迹方面的宣传报道。

“成三顺现象”已超出一种地域,随着成三顺文章的不断发表,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波涛,在传播者古莘大地的一位“宣传达人”。

连在外省工作的网友“南飞燕”都发来文章,邀请成三顺先生润色合作发表。

成三顺先生的新浪微博“洽川情”粉丝既有大量国内的,更有很多国外的友人粉丝,关注成三顺和他笔下、照片里的合阳民俗、合阳风情、合阳人的合阳梦事迹。

’成三顺现象”似乎又成为一个”成三顺民间编辑部”符号,吸引着合阳民间众多的业余爱好者聚在一起传播合阳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宣传合阳、宣传合阳民俗、宣传合阳人的合阳精神梦。

更有外界的人士说;“成三顺是一种传说”。

因为经成三顺宣传,洽川镇新野村78岁的顺口溜民间达人张石凹先生;知堡办事处大原头村1960的陕西省劳动模范曹亲能女士;合阳县文化馆馆长魏红义先生、合阳县林业局纪检书记雷建学先生、退休老教师曹义斌先生、合阳书法家王育仓先生、合阳金石书画社同春生先生、诗歌达人屈现民先生、文学爱好达人王志昌先生、等好多的人士人生的精彩的精神追求和奉献社会的一面,都在成三顺先生笔下展示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些身边基层的先进事迹,之所以能广为传播,感动社会,德彰天下,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我的好友,成三顺先生也。

成三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

成三顺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网友,好文友。他过去不会使用电脑写作,都是用笔写作、改好、工整地抄写后用书信发稿。

多年之后,昔日的成三顺已经经历了其人生的又一次飞跃,硬是攻克了电脑这一关,学会了、习惯了、养成了在电脑上写作,且一发而不可收。慕名请他修改文章的朋友来找他了,而且拿的都是稿纸上写作的文章,要打成电子版,一遍又一遍,一页又一页,成三顺先生就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帮助朋友修改文章,推荐文章,使朋友的文章变成了报刊网站的轰动文章,他们之间也成为知己文友。

慕名给他赠送个人出版的书籍朋友来找成三顺来了,成三顺先生都会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写出文章点评的,不少写作点评的文章发表在各级媒体上,更是激发了一波一波的来访人士。

慕名跟她用书画作品交流的社会各界朋友更是不少,“以文会友”是成三顺先生电脑网名’蓝天”空间相册和日记里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两个窗口,连续多天每天关注的网友都在百人以上,成三顺先生的空间关注的人气已经达20774人次以上,可见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传播力、关注力。他像一架通天的梯子,让人们踩着他宽阔的肩膀,争耀看外部的世界。

成三顺先生在年过半百的人生岁月里,甘为他人作嫁衣,甘为百姓做黄牛,只图默默奉献,只图辛勤耕耘,只图深入民众中,接触地气,采写地气,讴歌地气,也才有了那许许多多、原汁原味、不用修饰、不用捏作来自地气的民俗、新闻、人物通讯、诗歌等图文并茂的文章见诸于各级报刊、新媒体,因为他“新、鲜、活、奇、趣”,起到了“拾遗补错’、”以小见大“的出奇效果,只要写作出来,就会被有关媒体争相刊登,因为他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脉搏跳动,见证了人们最关注、最关切、最急想知道的事情;见证了改革浪潮里亲情、友情、感情、观念、境界、道德、人性的美好;见证了浮躁下社会生活中感动人的一种传统精神价值存在。

所以,才引起那么多的社会各界朋友关注“成三顺现象”,认可我张柒虹说的;’成三顺是合阳基层文化的伯乐”。

 (注;作者;张柒虹,男,合阳县甘井镇甘井村人,大专文化,合阳县民间文联副主席,年轻时人称“西北才子”,业余爱好研究民俗、诗歌、散文等,多篇文章被各界媒体发表,与陕西省书协主席雷珍民、贾平凹多有合影留念。)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成三顺与合阳县委书记樊存第先生合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成三顺与合阳县政协主席梁军民先生合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渭南电视台记者采访成三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成三顺与合阳县全国人大代表刘会莲女士合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成三顺照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合阳县民俗专家史耀增先生在欣赏成三顺书籍《邂逅绸缪》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