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合阳“一屁股一碗”

  • 上林苑
楼主回复
  • 阅读:12956
  • 回复:17
  • 发表于:2014/4/1 19:36:5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东府合阳劲吹,经历了农村包产到户改革甜头的合阳农家,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合阳农村那时口头语说的“差样饭”,就是现代人讲的文明话;“花样饭”,有道是;“十里乡俗不一”,这不,经典就从这里开始了。

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合阳县孟庄的一户农家喜气洋洋地迎接从河南省三门峡到妹子家探亲的姐姐和3岁小外甥,做了顿那时农家招待客人最好的“差样饭”————-红薯饸饹。红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红薯的营养价值
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里面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红薯与米面混吃,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蛋白质补充。就总体营养而言,红薯可谓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

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量,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

红薯还能做出红薯粉圆、红薯腊肠焖饭、红薯银耳羹、红薯扣肉、烤红薯、苹果红薯奶油烤菜、红薯面疙瘩、凉拌红薯丝、芝麻红薯饼、薯泥山药卷等430多种丰富的红薯类食物。

所以,过去困难时期的主食——-红薯,时隔多年后,如今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合阳的红薯主要品种有;向阳红、农大红、西薯209、88-3、北雷红等。黑池镇北雷村农民培育出来的“北雷红”皮红心黄,大小适中,干面香甜,无论是烧烤、蒸煮都味美无比,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红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可以防治便秘,增强生理活性。还富含维生素A,可治疗眼疾并具防癌、抗癌之功效。合阳东南部的黄土高原,特别适宜栽植红薯。即使在外地表现很一般的红薯品种,在这里栽植几年后,也会变得甘甜可口。《合阳县志》载:民国三年(1914年)新池镇南顺村李存定由河南把红薯引进合阳,称之为“老红薯”。至二十世纪60年代,红薯栽植遍及全县,“合阳牌”红薯已经国家注册。合阳红薯多以鲜薯运往西安、甘肃、新疆等地,近年来远销北京、上海。红薯也可能晒成薯干,酿酒、制糖和制造柠檬酸;也可加工成粉面、粉条。北雷红等红薯品种就因当地独特的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出产的红薯在周围省市市场久负盛名,成为合阳人馈赠亲朋好友时的佳品首选。

    红薯饸饹就是把新鲜的红薯用偏槎,一种长约成尺,宽约70公分,厚约4公分,中间斜插上一小片刀刃的一个木质家用厨具,用时左手持木偏槎,右手拿红薯,一上一下,就槎出了薄厚均匀的红薯片,然后,用笼装上提着倒在竹箔子上摊开晾晒,有年红薯丰收了,槎的多了,就用架子车装上拉到村外的小麦地里,撒开晾晒,那情景就像白花花的金条,在绿色的田野里闪闪发光,自成一种景观。晒干了收拾起来,拿回家里用柳条编的菠萁一菠净,拿到村头的碾子上摊开用碾子碾成粉末,再用萝子用双手抓住一萝,露下去的就是红薯面。

    做时把红薯面用温水一拌合,揉匀成大面块状,然后切开、分成、揉成一个个馒头状,放在铁锅内的篦子上,灶膛内烧旺火大约50分钟就蒸熟了。将蒸熟的红薯馒头端出来放在案板上,用铁笼盖盖住,保温不让凉了,凉了就红薯馒头硬的压不下,很费力的。锅内加上水烧开。借来农村压饸饹的床子,就是用一个木头做饸饹床底座,中间有一个10公分大小的空间,底部有一个生铁铸的圆形铁片,里边分布着全部是细如米线大小的窟窿,上边也是一根木头做成的,中间有一个人工做的圆形木质床子,后边有一个铁插可以固定上下饸饹床子。使用时,放在锅台两边,一边一个人压住,不让压时翻起来,另一个人将饸饹床子用手用劲抬起,将刚蒸熟的红薯馒头用手取出来,迅速放在饸饹床子中间的窟窿里边,将饸饹床子的上边圆形棒放入红薯馒头上,然后,将整个身子坐在饸饹床子的把上,用力压,那圆形的铁眼里就吱吱冒着热气压出了一条条细长圆形的红薯饸饹来了,下在铁锅的开水里煮熟,用筷子捞上一碗,趁热,调上油泼辣子、盐、香油、香醋、再撒些韭菜稍子或者葱稍子吃起来香甜、味道鲜美、有劲丝、耐饥。

    这一情景,被在灶房里好奇地河南来的小外甥看了个一清二楚,孩子从没有见到过这一情景,所以,幼小的心里就记住了这一幕。当探亲结束回到河南三门峡家里后,家里人问在陕西吃的什么好饭,孩子说;“一屁股一碗。”孩子的童音连同那奇妙连说带比划的解释令大人们感到惊奇,那怎么是“一屁股一碗”呢,孩子说;就是大人屁股一压出来一碗的那样。众人惊悉,一问大人孩子说的话语,听罢,大家忍俊不住都笑了。

        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是30岁左右的成年人,每想起这个典故就勾起那难忘的亲情和那难忘的红薯饸饹——-‘-一屁股一碗”的美好回味来。

(文/成三顺       朱变能)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