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高三

  • guest1653414
楼主回复
  • 阅读:899
  • 回复:0
  • 发表于:2014/5/18 17:55:35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合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即使在无尽的黑暗中,我也敢微笑着独自前行。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仍不颓其志者。——题记
  
  呓语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开篇曾反复论述轻与重,我很喜欢这段辩证。那么就让我“东施效颦”一番,思考一个简单命题:
  
  公平与不公。世界自开辟就有天与地之分,我们从出生就有穷与富之别,有贵与贱的分别,有聪明与愚笨的分别,有出生在高考录取率极高与极低地区的差别。对于这种差别,太多人在怨恨,怨恨自己的父母贫穷,怨恨自己的相貌不出众,怨恨别人的聪明,可这些怨恨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处境。
  
  那么出生富贵者,惊艳倾城者,聪明绝顶者,对他们就一定是公平的吗?没有了贫穷就缺少了奋斗动力,没有了普通就陷入了过多的诱惑,有了聪明可能让你过于浮躁而一事无成。总有人更聪明,有人更漂亮,还有人既聪明又漂亮,那又有什么,我们需要的不是选择对自己是否公平的环境,而是在已有的环境里创造最大的成绩。
  
  这个观念伴随我至今,生活(包括高考)是一场个人的战斗。更现实地讲,贫寒之家总是占大多数,认为自己处于艰难环境者也为数众多。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结局只与个人有关。
  
  那好吧,就让我讲述一个从贫寒之地、从高考录取率低得可怕的省份走出来的人的故事。
  
  蒙太奇
  
  十年前的家乡,贫穷就像空气一样侵入每个角落,任何一点资源都会引起激烈的竞争与幕后的操作。教育也是如此,我初中升高中时,升学比例是1:7,如果抛开各种人为因素,靠分数来升学的比例应该低于1:10,那些没有进入高中的孩子就只得去打工。
  
  通过1:10的选拔,我来到了高中。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近千人的学校,却长宽不过一百米;所有教学都在学校唯一的两层小楼上进行,冬天教室冷得让人发抖;几十人共一间宿舍,睡觉时拥挤得以至翻身都困难;每个月会吃半个月咸菜,另半个月吃食堂里没有一滴油的菜(为了让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吃得下去,食堂在菜里放大量的辣椒,以致我们都上火严重);没有浴室,一年四季里洗澡都在露天进行。
  
  然而我从未埋怨,即使今天我坐在北京繁华的写字楼里,仍然视这样的生活为一种公平。
  
  在《荆轲刺秦王》里,小小的嬴政必须走过一座高达十丈的独木桥,才能吃上饭。嬴政说:“那刺骨的寒风啊,冻得我几乎走不稳路。但每天都有一个小女孩对我说,过来,你过来,不过来就没饭吃。”对于我而言,知识与上学就是通往外面世界的独木桥梁,我必须每天都提醒自己要走过去。
惊变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无穷的惊奇在等待着你,它们有的让你欢乐无穷,有的让你跌入黑暗,我们常常把它们称为命运,这点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16岁的我虽然同情冉阿让,但也碰到了痛苦的命运。在我还为高考分数满意时,第一志愿落榜的消息却悄然而至,碰到诡异的分数线,七分之差,足以把我打入另一个深渊。转辗反侧,整夜失眠,邻居们羡慕的眼光渐趋复杂,一切都已成定局。我只能接受现实,选择了第二志愿——另外一所重点大学。
  
  在那所古城里,我享受着古王朝气息渲染出来的味道,宽大的护城河边恍惚还有战士冲杀的呐喊,高高的城墙上依稀有将军远眺的身影,故宫里还有宫女的胭脂气息在回荡,街边的酒旗已随风飘荡了千年。在这一年里,我经常骑着自行车游荡在城里,贪婪地看着那些优雅的遗迹。也多亏了这一年,高中几年一直在透支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再次生龙活虎。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陕公网安备 61052402610548号